红曲酒介绍

红曲酒是利用红曲酿造的米酒,台湾称红露酒,古称红老酒,是我国的特产酒种。史学家一般认为,红曲在距今千余年的东汉就作为美食珍品而存在,但由于红曲制造工艺的复杂与神秘,直到宋朝,红曲酒的酿造才开始在民间普及,并且主要分布在浙江、福建、江苏、江西等地。之后,红曲在隋唐时期传播到朝鲜、日本、泰国和印尼等亚洲诸国。感叹于匠心独具的红曲制造工艺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盛赞红曲“乃窥造化之巧者”。

自宋朝以来,红曲酒逐渐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,如北宋胡佰的《苕溪渔隐丛话》,李之仪《姑溪居士集》,庄绰的《鸡肋编》,以及南宋阮阅的《江西诗征》中均记载了红曲美酒或美食;苏轼也赋有“夜倾闽酒赤如丹”和“有兴欲倾红曲酒”等诗句,充分证明红曲所酿的美酒与美食在民间受欢迎的情况。元朝以后,红曲不仅用于酿酒,还用于很多食品的烹饪调味、着色和保鲜。

中医很早就发现了红曲和红曲酒的医疗保健功效,元朝吴瑞所著《日用本草》称“红曲酿酒,破血行药势”;同时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在《饮膳正要》中说“红曲味甘、平,无毒,健脾、益气、温中”;其后,朱丹溪在《本草衍义补遗》中记载“红曲,活血消食,健脾燥胃,治赤白痢,下水谷,陈久者良”;汪昂在《本草备要》中记载“入营而破血,燥胃消食,活血和血。治赤白下痢,跌打损伤”;《医林纂要》中说,红曲“解生冷物毒;《本草经疏》也指出,“红曲,消食健脾胃与神曲相同,而活血和伤惟红曲为能,故治血痢尤为要药”;明朝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红曲主治消食活血,健脾燥胃。治赤白痢,下水谷。酿酒破血行药势,杀山岚瘴气,治打扑伤损,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”。南京中医药大学编撰的《中药大辞典》将红曲的主要功效归纳为:主治“活血化瘀,健脾消食。治产后恶露不净,瘀滞腹痛,食积饱胀,赤白下痢,跌打损伤”。此外,台湾民间还用红曲来治小孩和老人夜尿及轻微气喘,功效极为良好。

现代科学研究证实,红曲产品不仅含有极为丰富的酵素,还含有许多生理活性物质,如莫纳考林Kγ-氨基丁酸,麦角固醇、葡萄糖胺、不饱和脂肪酸,Dimerumic acid,活性多糖、天然色素、类黄酮等成分,红曲的降血脂、降血压、降血糖、抗肿瘤、抑制胆固醇的吸收、治疗骨质疏松、抗氧化等多种功能被临床实验、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所证实。2001年,国家卫生部发文批准红曲霉(红曲酒的主要生产菌)可用于生产保健食品,将红曲与冬虫夏草、灵芝并列为不可多得的真菌类保健用品。目前,红曲霉菌的保健功效是国际医学界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,红曲产品也早已走出国门,在美国、欧洲、日本、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受到广泛欢迎。

长期、适量饮用红曲酒还具有以下益处:

1)降脂减肥:红曲能抑制肠道对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,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,降低甘油三酯,提高高密度脂蛋白,降低低密度脂蛋白;加快体内脂肪的代谢,缩小脂肪细胞的体积,抑制脂肪在肝脏和腹部的堆积,防止脂肪肝;

2)降压安神:红曲酒富含γ-氨基丁酸,可以降低血压,调节脑血管,促使脑细胞活动旺盛和恢复脑细胞功能、治疗癫痫,调节心律失常,减轻慢性疾病如关节炎的疼痛;

3)降糖解毒:红曲产生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,可减缓消化道对淀粉的消化和吸收,防止餐后血糖的快速升高;红曲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,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,减轻炎症级联反应,缓解持续高血糖和长期代谢紊乱所导致的器官损害及功能衰竭。

4)护肝护肺:红曲能协助肝脏解除环境导致的化学毒素,抑制肝脏纤维化;减少炎症细胞入侵肺组织,减少肺内黏液细胞增生,减缓过敏性气管炎;改善烟雾对肺泡和支气管造成的肺损伤。

5)防癌抗菌: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、生长和增殖,促使肝癌细胞凋亡;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、白色念珠菌和真菌等在体内的扩散和生长。

6)防氧化抗衰老:红曲酒含有多种天然色素(红色素、黄色素和橙色素)和丰富的红曲酵素,可以清扫人体内的过氧化物和氧自由基,保护健康细胞免受不利环境引发的DNA损伤,能增强抵抗力,防衰老;